中新网杭州11月29日电(奚金燕)近期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求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共同富裕语境下,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和金融大省,浙江如何答好新答卷?
在日前举办的金融助力企业家善行联席会议上,金融业界、学界嘉宾围绕“探索善本信托,助企财富升维”主题开展深入交流,共话推动构建“慈善”与“金融”协同创新机制,引导资本向善、企业向善、社会向善。
金融助力企业家善行联席会议在杭州举行。主办方 供图
在中国,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上有着多重标签,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创业者,是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生力军。
然而透过这些光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企业家“富起来”之后何为?怎样让企业家觉得干企业越干越有用?这关系企业家群体发展后劲,也是事关国家发展大局。
作为“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践行善本金融”主题系列活动之一,本次会议成立了全国首个非营利、公益性慈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善行资本公益联盟”,并启动了“善本信托工程”。在与会专家看来,这是一把“金钥匙”,可以实现多维度破局。
首先,打开了企业家自身“向上发展”的新通道。
在浙江,许多企业家实现财富积累以后,往往会选择回报桑梓。从横店集团践行“四共”理念到万向集团设立“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慈善信托”,种种事迹表明,企业家对于实现社会价值有着极大需求。
“企业家是稀缺的资源”。如何让企业家在经济竞争领域实现“功成”后在社会建设领域实现“名就”?这离不开生态、制度和工具的供给,而“善行资本公益联盟”的成立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
据悉,“善行资本公益联盟”由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中国慈善家杂志社、浙江省长三角资本研究院、浙商银行等17家单位共同发起,是一个联结基金会、智库、协会、媒体、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慈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善行资本公益联盟”成立。主办方 供图
联盟成立后将推动实施善本信托工程,挖掘有价值的公益项目,构建公益金融理论研究体系,组建一支专注于公益慈善的金融顾问队伍,搭建正行向善的公益金融传播共同体与话语体系。
上述多项行动亦折射出:浙江金融机构正积极探索创新,助力企业家善行,实现金融与企业家的“双向奔赴”。
对于企业来说,“冒险与豪赌”往往在一念之间,这背后金融起到着“放大作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概念,并指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对金融回归功能性提出更高要求。
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主任,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浙商银行迅速响应,作为善行资本公益联盟发起单位,依托联盟启动实施善本信托工程。善本信托的内核是关注社会和谐、弥合阶层撕裂,以资本向善引领企业向善,推动企业家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和文化传承。
区别于“一捐了之”的慈善模式,善本信托围绕企业自身产业生态、企业家出生地和企业所在地三大场景,重点打造传统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创新两类慈善项目,让企业家自主、可感知地做慈善。
“从金融向善走向善本金融,再到此次启动助力企业家善行的善本信托工程,是一个价值导向指引金融理论创新、从而推动实践探索的过程。”陆建强说道。
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郑宇民表示,社会主义金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政治性、人民性、普惠性、生态性,另一方面是商业性、专业性、营利性。成立资本公益联盟,设立善本信托,对企业家“财富观”有着重要启发,即关于财富升维的四个觉悟:对财富本质要觉悟,对财富去向要觉悟,对财富分配方式要觉悟,对财富存在方式要觉悟,即“藏富于天下”。
如其所言,“善本金融”这把“金钥匙”也帮助企业家开启了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当天,首批33家企业签署善本信托意向书。如温州的万洋集团拟出资500万元设立慈善信托,围绕扶贫济困、助学、乡村振兴等社会公益事业加大投入力度。
万洋集团董事长苏孝锋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万洋都有意愿为社会贡献一份薄力,“但捐款等传统模式,我们难以把握钱款走向。”在他看来,“善本信托”让企业家行善变得自主、可感知,投得更放心。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看来,善本信托融合了家族信托、慈善信托以及支持家乡发展的经济信托三种功能,是一种复合型信托,深深植根于家国情怀的中国之善社会信托,必能以更大的张力推进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全面向善,成为一项积极奉献社会的事业。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华慈善总会家风传承与慈善信托委员会总干事傅昌波认为,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应当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支撑者、塑造者,成为传承百代长青家族的复兴者、奠基者。要以金融创新为其赋能,助其高效且可持续地回报社会,实现善家传承及共同富裕,激发更大“时代回响”。
据悉,本次会议由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浙江省并购联合会、浙江省长三角资本研究院、浙江省普惠财富管理研究院、中国慈善家杂志社、影响力慈善研究院等机构共同主办。(完)
中新网武汉11月29日电 (马芙蓉 吴江龙)庆祝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大会29日举行,海内外高校代表、校友代表、师生代表等相聚武大卓尔体育馆,共庆武大130周年华诞。
庆祝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大会现场。张畅摄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1950年改称武汉大学。2000年,其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该校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武大已培养各类人才70余万,其中两院院士100余人。该校参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突破,产生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一批应用型科技成果。
庆祝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大会现场。张畅摄
武大校长张平文在致辞中表示,回望来路,无数前辈先贤用高尚人格、不朽学术涵育了武大文脉,积淀了武大底蕴。展望未来,学校将着力建强师资队伍,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加快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拓展国际影响,通过五到十年不懈努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武大现与全球3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美国杜克大学校长文森特·普莱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10多年来,杜克大学与武汉大学在相互尊重及对学术使命孜孜追求基础上保持密切合作,合作创办的昆山杜克大学为全球高等教育开创了令人振奋的新模式。
海内外代表出席庆祝大会。张畅摄
据悉,校庆期间,武大校友纷纷捐资为母校庆生,校友签约捐赠额超2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捐赠13亿元,刷新武大建校以来单笔最大捐赠额。(完)